|
||||||||
>>>返回上一页 |
|
|||||
勇于担当责任的生活主题教育探究与实践 | |||||
作者:胡清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79 更新时间:2015/3/3 | |||||
一、问题的提出的背景 现在由于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却很强,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相联系的,更没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例如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愿担任班团干部,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更不想参加公益劳动,怕的是影响自己的学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偏了向,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的是“理想教育”,但是在社会上是“商品教育”,在家中则是“实惠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服务和树立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兴趣。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丧失了那种对事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直至对全人类的责任心.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值得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生责任心培养看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把它当作学校抓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和突破口。 二、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对学生家庭、社区及所在班级等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学生缺失的是对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良好习惯是在道德灌输和强力检测之下被动形成的,没有被注入“责任”意识,致使出现“表面担当”和“虚假担当”,双重人格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家庭教育的不当,促使私心与责任日趋背离 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孩子很少有满足不了的需求,两代家长有意或无意的骄纵和迁就,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责任意识早被扼杀在“萌芽”中,导致孩子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应该有该负的责任。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首先得担负起重要的道德习惯培养任务。可就现实而言,大多家长是这样做的,一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二是崇尚分数至上观念,每天放学后紧盯孩子作业,家庭成了课堂的延伸。原本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内容完全被“作业”、“练习”代替,孩子发展所需的道德素养被掩埋在对所谓知识的苛求中,根本就无责任可言。 (二)现代媒体的掺入,影响了真实的生活体验 应该承认,充斥着文化快餐的网络传媒,的确对孩子扩展视野、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一个巨大的成长助推力量。但是孩子过分的迷恋,原本有的真实生活体验就严重缺失,变成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问三不知”,缺少了现实生活的角色体验,也就无责任可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网上流行“偷菜”的游戏,很多孩子每当谈起津津有味,即使有些教师也是乐于其中,但能从中体验出快乐和责任的能有几个?种的再好,收成再好,如果是放到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会种菜吗?我想,这是一个担当责任问题。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没能完全担当学生成长的重任 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校将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都押在考试成绩上,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例如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等,本来是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高度重视,但我们却往往重视不够。 三、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策略 (一)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育人德为首。让每一个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勇于担当责任。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责任担当的观念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后天培养和教育。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以上级下发的《学生生活教育实施方案》及我校结合实际制定的《生活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为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不断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养。“取乎上、得乎中”,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能力增强了,也就有望实现 “服务—管理—教育—培养—塑造”的愿景。 三是强化领导,齐抓共管。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中层领导干部任成员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各年级组成立由分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和语文、思品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德育处成立活动检评小组。机制的健全确保了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四是编印《我的生活我做主》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班队会、地方课程等时间进行强化教学,予以正面教育。 (二)设定目标,形成主题教育体系 遵照德育具有层次性、渗透性和连续性的规律,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八个字: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即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教育内容;“整体推进”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在相同时间内都能向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七年级开展“责任在我身边”“三热爱“主题活动,即爱自我(我的风采我展示)、爱学校(我爱我校校史展览)、爱班级(我爱我班我做主)、爱国旗(国旗下演讲),同时,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尽快了解熟悉并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注重主人翁意识培养,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勤奋、质朴、进取”的合格的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将来做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基础.因此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及家庭负责。 八年级的“自律——青春的好伙伴”十四岁系列教育活动——“国旗下的青春誓言”宣誓活动、“在青春的起跑线上”系列活动、“我为他人谋利益演讲活动”、“争做文明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我的人生理想”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尝试无人监考制度,加强学生诚信意识。开展“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心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 九年级的“把握机遇,升华自己”——年级责任示范岗创设活动,通过爱学习示范岗、爱工作示范岗、爱学校示范岗、值日班长示范岗、行为规范示范岗、仪容仪表示范岗、环保责任示范岗的竞聘上岗,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开展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帮助学生确立享有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使学生懂得每个公民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通过毕业前夕的品德自评互评等活动,使学生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在各具特色的年级主题教育基础上,开展节日教育,培养学生的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尊老爱幼、感恩社会等责任意识,使活动更贴近学生,更具实效性。 (三)创新载体,强化责任担当实践 1.以实践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责任心 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新途径。初一年级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当地石灰石形成与石灰烧制研究,了解了当地地质特点,增强热爱家乡的责任感。每年“九九老人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表演节目,作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发现社会、家庭乃至自己身上存在的生活陋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告别生活陋习,养成良好习惯”活动,让学生从自身行动上落实,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带动家庭一起改掉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精神,做环境小卫士”的活动,带领孩子走入大自然,走上社会,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买青蛙等有益动物,不浪费水电等环保知识,并开展领养绿地,调查水资源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回收一次性筷子等环保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关心环境、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这种主题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感受到个体与他人、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和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责任心。 2、多元整合,寓责任教育于各学科课程教学中 为使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富有成效,我们还注重做好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挖掘各学科的德育潜力,让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历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人文环境的变更与历史自然环境的演化结合起来,将历史事件放到具体的自然地理背景中去探究,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以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物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大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化学学科可以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处理好危险的化学药品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同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保持足够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独立思考、判断 、选择让学生勇于且乐于承担社会责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去担当它,使学生的生活成为有责任感的生活,使责任感的教育成为活生生的生活的教育。 3、家校联合 延伸教育 在培养中学生责任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住课堂与活动这两条线,但同时又以家庭为辅,利用好家长学校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形成共识,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本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联系,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在家的教育工作,能够充当家庭小主人、小帮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等。我们还开展了系列“为父母献孝心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端上一杯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希望,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4、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强化责任心 学生责任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做到及时反馈,经常评估,以便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学生责任心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及时反馈,便于积累:同时,经常评估,有利于巩固责任行为,消除不负责的作风。实践中,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生责任心评比制度,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评价,及时反馈,对优秀者进行适度的奖励,以巩固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学习、生活的责任心。 四、取得的成效及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基本上实现了由“他主”到“自主”的转化,学生在完成担当任务的过程中,普遍有一种主动干好的责任意识贯穿其中。例如,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扶,校风校纪更加文明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责任担当意识明显高于在家庭;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善于担当了,就产生了做“甩手掌柜”的念头,淡化了自己的内在协调和引导促进的作用。我们认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慢慢强化,逐渐引导,不能松懈;教师作为学生生活的导师、成长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以合理有效的义务、责任引导,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使其更好的担当责任,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邮箱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 |
岳阳市弘毅中学 地址:湖南岳阳 | |
管理员:办公室 | |
湘ICP备0500496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