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目标导航]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4.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一、物质的量浓度
【议一议】
将1 mol NaCl分别溶于1 L水中和溶于一定量水中配制成1 L溶液所得到的溶液浓度相同吗?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
点拨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步骤
用十个字表达:算(计算)→量(称量或量取)→溶(溶解)→冷(冷却)→移(移液)→洗(洗涤)→振荡→定(定容)→摇(摇匀)→贴(转入试剂瓶,贴标签)。
2.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溶液的体积选择匹配的容量瓶。
(2)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①不能溶解固体;②不能稀释浓溶液;③不能加热;④不能作反应容器;⑤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3)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议一议】
(1)用固体配制溶液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都要用到量筒吗?
(2)配制过程中转移时不慎将溶液洒到瓶外,有什么误差?如何处理?
1.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及误差原因分析
【例3】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下同) 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
A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B.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C.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D.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E.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F.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规律总结
1.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抓住原理:cB=V ,具体情况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 | 因变量 | c/(mol·L-1) | |
一些操作 | m | V | |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 减小 | — | 偏 低 |
称量时间过长 | 减小 | — | |
用滤纸称NaOH | 减小 | — | |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 减小 | — |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减小 | — | |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 减小 | — | |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 — | 增大 | |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 | 增大 | |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 增大 | — | 偏 高 |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 | 减小 |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 | 减小 | |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 — | — | 不 变 |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 — | — |
3.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2)俯视刻度线(图2)。与仰视刻度线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少,浓度偏大。